
关于 民俗 的聚合阅读
-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民俗狮舞位列其中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狮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单,藤县狮舞队长、技艺传承人邓明华光荣入选[详细]
-
中国民俗中的剪纸风情渊源长流的文化精神
“一把剪刀随心动,万种风情入画图。”剪纸是我国典型的民间传统艺术,起源于西汉,发展于南北朝,繁盛于明清时期。直到今天,剪纸仍然是我们最浓的民族情结之一。逢年过节、生辰、婚丧嫁娶、祭神丰收,红红的剪纸[详细]
-
传统民俗精典“泥塑”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2006年5月20日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泥塑,俗称“彩塑”泥塑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详细]
-
千年民俗:为什么人们都喜爱看入选非遗名录的皮影戏
18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名人,对中国的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高度的评价。可以说皮影戏是中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这种源于中国的艺术形式,迷恋了多少国外戏迷,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详细]
-
民俗田横祭海节深入民心出海前祭海习俗必不可少
祭海节是一个因自然崇拜而形成的传统节日。最著名的祭海节是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田横镇周戈庄村的传统祭海活动,通称“田横祭海节”,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祭海节。 山东即墨[详细]
-
200多年民俗活动:“踩桥盛会”撒钱消灾求好运
四川雎水踩桥盛会是民间自发的大型踏青闹春、拜桥祭祀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每年立春后第5个戊日举行,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古代:“踩桥盛会”踩桥能弃秽求好运 踩桥盛会这座桥是四川雎水太平桥位[详细]
-
北方人过完今天这一民俗新年就差不多了
正月二十五,俗称填仓节,这是汉族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填仓节是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人有“撕吊钱”“打囤”“喝鱼汤”等习俗。过完填仓节,热闹的年也就接近尾声了。 在天津地区,到了正月[详细]
-
春节民俗:贴春联竟是由桃符演生而来
春节普天同庆,故除了各家门口要贴春联外,猪舍,鸡鸭舍等处也要贴对联,寓意六畜兴旺,格式一般鸡鸭满圈,牛羊成群,六畜兴旺等。而古代贴春联的前身居然是桃符。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详细]
-
民俗:都神行会巡游活动场面壮观热闹非凡
2月25日,大年初十,慈溪市观海卫镇主办非遗民俗巡游,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行观看。“都神行会”在2015年9月被列为慈溪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当地颇具影响力的特色民俗活动,全民参与、全民狂欢,展现[详细]
-
新年剪纸中的民俗文化信仰
新年就要来了,传统的节日家家户户必贴年画、窗花,彰显新年新气象。剪纸是北方民俗文化传承中一种重要的民俗艺术形式,因大多贴在窗户上,也叫窗花。 剪纸通过剪刀以玲珑剔透的形式展现和塑造形象,题材广泛[详细]
-
传统民俗:还记得上海传统曲艺之独角戏吗?
一名“皮影牵手”可以操作多个角色,最多的时候要控制四五个戏偶,甚至还会兼顾音乐、旁白、唱词等。一个人惊天动地,一个人上下千年这就是传统民俗:独角戏。独脚戏亦称“滑稽”,是上海富有地方特色的代表曲艺形[详细]
-
民俗文化:今年春节逛庙会就来邹城上九山古村落
逛庙会是中国特有的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由于起源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又由于小商小贩们看到烧香拜佛者多,就在庙外摆起了各式小摊赚他们的钱,渐渐地又成为定期的活动。今年春节春节怎么过?想[详细]
-
雪乡哈尔滨新民俗:冰上婚礼
据哈尔滨青年宫事业发展部负责人介绍,冰上集体婚礼以冰情雪韵来传达浪漫的诗意,自举办以来,吸引了国内外各民族、各行业、各层面适龄新人的关注。第24届冰上集体婚礼还将首次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和国际频道播放[详细]
-
民俗文化:“大雪”节气“灌香肠”由来
俗话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一入大雪节,菜场里不少猪肉摊已经挂上“灌香肠”的字样了,店铺内甚至还有已经灌好的香肠出售。 腊肠俗称香肠,是指以肉类为原料,切绞成丁,配以辅料,灌入动物肠衣经发酵、[详细]
-
民俗文化:傈僳族阔时节在凉山州会东县首秀
2017年12月底举办的首届傈僳族阔时节在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隆重登场。铁柳镇三村村地处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南部约20公里,傈僳族占全村总人口的76%,目前该村结合六合一民俗文化坝子、傈僳族婚礼、蹢脚舞、山歌及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