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 菩提 的聚合阅读
-
浮生若茶修行路结出无上菩提果
浮生若茶,甘苦一念。茶甜藏于苦中,苦酝酿着甜,人生是苦是甜只有自己知道,却也未必知道。你知道的只是当下的感受,却未必看得见下一刻的转变。人生若茶,生活似水,水能让茶由苦变甜,生活的磨砺能使人超越苦难[详细]
-
宽运法师:远离染污心离成就菩提道更近一步
佛说:“爱欲莫甚于色”。爱欲之心,没有比这个色更严重的,“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经里说什么呢,他说我们讲贪恋这种色爱,就会障蔽我们自己本身的智慧心、清净心[详细]
-
张森莫外求歌词
莫外求-张森 词:张森 曲:张森 . 五蕴幻化一场空 痴人不懂迷镜中 三业所造万般苦 不识本心真面目 自性本空现妙有 本来具足莫外求 若将狂流当下断 即证菩提涅槃岸 自性本清净[详细]
-
为什么说念珠是皈依菩提的信物?
皈依师,是弟子皈依三宝的见证,更是佛法传承的纽带。经由庄严如法的皈依仪式,将诸佛世尊点燃的智慧火炬代代传递下去。为铭记皈依后的新生,引导学人走入佛门后深入修学,皈依师在授予弟子法名和皈依证的同时,还[详细]
-
藏传佛教中的灌顶
灌顶是一种授权 灌顶,源于古印度的传位典礼。当太子要承继王位之时,需取四大海之水汇于宝瓶以内,浇洗太子的头顶。在此典礼后,太子便正式变成国王,从此便可掌管整个国家的权利,这即是灌顶的本意,是太子[详细]
-
发菩提心是什么意思?发菩提心的重要性
佛教经论《大智度论》说:“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瑜伽师地论》谓初发菩提心者,即入大乘菩萨之行列。《发菩提心经论》说:“依思惟诸佛、观身过患,慈憋众生、求最胜果四缘修观而发菩[详细]
-
什么是菩提即烦恼,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烦恼即
佛陀成道时,即于菩提树下做如是言:“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妄想执着缠裹着我们心中本自具足的佛性,使之不得开显;但若离开此心,又别无烦恼可除,也别无菩提可得。所以,菩提[详细]
-
你真的明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吗?
昔日佛祖拈花示众,众人皆默然,只有迦叶会心一笑。佛祖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这就是“佛陀拈花,迦叶微笑”的由来。试想,佛陀慈祥地拈花,发[详细]
-
菩提本无树歌词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我心非我心 他心皆我心 我执非我执 空望天下事 空了何时空 心念有种种 忘了何时忘 佛也念众生 明月当头照 苦乐入禅中 生[详细]
-
印能法师心中的菩提歌词
心中的菩提 心中的菩提-印能法师 词曲:印能法师 想佛祖啊念佛祖 佛光普照一切处 佛祖众生本一体 内心求佛是净土 想佛祖啊念佛祖 心无挂碍欢喜住 菩提烦恼本是一 暂度众生永离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