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 学诚法师 的聚合阅读
-
学诚法师:会控制情绪就是人生赢家
佛说:“心随境转”这是凡夫的情绪极,“境随心转”这是圣者的情绪。这就是看一个人内心的力量能否控制自已的情绪的度。内心力量能控制自如的人就是智者。他就能用慈悲、智慧、志愿,通过培养、增长悲智愿力来超越[详细]
-
学诚法师:吃亏是福德的累积
俗话说"吃亏是福"。吃了亏之后,比如说被人冤枉,被人诽谤,要是心里很坦然,不起怨恨,则是消了业,就是福报,也累积了福德。 隆醒大和尚说:1、吃亏可以积累福德,吃亏,就是自己少得一点,多做一点,把自己[详细]
-
学诚法师;你的人生不需要与别人竞争
你人生不需要与别人竞争,因为每个人都走着自己的路,都有自己的因果。人生的价值,名利地位绝不是唯一衡量标准;人生的幸福,更不是金钱荣誉就能够赋予的。一个孩子从小长大,父母会很用心照顾他的健康、培养好的[详细]
-
学诚法师:学会活在当下拥抱未来
人生到底有多长?曾有一大师回复:“人生只在呼吸间!”这就是“活在当下”的人生观,让我们把全部的精力用来承担眼前的这一刻。失去此刻,就没有下一刻;不能珍惜现在,就不能珍惜今生;不能拥抱现在,也就无法拥抱未[详细]
-
学诚法师:许愿和发愿是一回事?这样发愿功德大
常有信佛的民众说许去寺庙或佛前去许愿,总说发愿菩萨就会明白他们的心意,他们能达到想要的结果,殊不知很多人大都对许愿和发愿这二个不同的概念都混肴了,心为是同一个意,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 许愿和发愿 [详细]
-
学诚法师:“网络学佛”要怎么看?要注意什么?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科技时代,无论是佛理、佛法、学佛技巧、网络教学、还是经书讲解视频网上飞传,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可以学习,有些佛教弟子觉得在网上学习,就能享受佛法雨之甘露,不想四处奔波,这样就算学佛了[详细]
-
学诚法师:德山悟传灯佛教传灯有什么意义?
《六祖坛经·忏悔品》言“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佛门的“传灯”喻指传法、付法。法师传法予法徒,举行传法仪式,便叫“传灯式”,也称:佛教传灯。漫漫长夜,幽暗无明,一灯相照,顿现光明,照徹宇宙[详细]
-
学诚法师:淫欲心太重怎么办?要怎么医治?
淫念,人人都有,有很多人不能战胜淫念,于是乎就堕落了。我在《杜漏歌》说:“躯壳起念滋三毒”,三毒就是淫、怒、痴,也就是贪、嗔、痴。贪财、贪色都是贪。--《学诚法师:淫欲心太重怎么办?要怎么医治?》-- [详细]
-
学诚法师:佛陀和神灵的区在于佛陀是修行者的导师
佛是神吗?为什么见到佛像要跪拜呢?烧香拜佛的意义是什么呢?佛陀不是神灵,而是导师,种种礼拜供养并不是为了膜拜偶像,而有其深刻的内涵——礼佛,是为了降伏自我的骄慢;烧香,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恭敬,提醒自己以戒[详细]
-
学诚法师:世界上有鬼吗?鬼是什么样子的?
佛教信徒常会问世界上真有鬼吗?我怎么看不到啊?如果你能看到鬼,你就是神人了。空气也看不见啊,我们不是也天天呼吸它。准确的回答是:有,肯定有,虽然很多人不承认,但他的心里绝对有鬼,而且心中这样那样的鬼还[详细]
-
学诚法师:不传是非,闭口是最好的修行
传是非,揭别人的短有什么报应?在佛门里,有一个规矩,就是说别人跟我讲一个什么事,我不能随便告诉别人,不能泄露自他的机密。有人会对此疑惑:你这个人,都不把心中的真话告诉别人,那我们怎么信任你呢?--《学诚[详细]
-
学诚法师:把住自己的嘴,千万不要传事非
传是非,揭别人的短都不是佛教弟子所为,在佛门里,有一个规矩,就是说别人跟我讲一个什么事,我不能随便告诉别人,不能泄露自他的机密。--《学诚法师:把住自己的嘴,千万不要传事非》-- 有人会对此疑惑:你这个[详细]
-
学诚法师答网友问:怎么求“护身符”?
心里真的有对三宝的至诚敬信之心,佩戴经咒、佛像才有加持力,若以戏笑心、轻狂心、迷信心、猎奇心、炫耀心佩戴,不敬轻毁,只会增长恶业烦恼。大多数人都追求外在的感应,却不知“加持”是由自己的信心与恭敬而来[详细]
-
学诚法师:如何培养自己对佛法信仰?
我们如何来培养自己的信仰?最关键的是首先要把自己原来对世间、对人生、对世界、对佛法、对佛教的认知全部放掉。什么原因呢?世间上所有一切的书籍、知识、经验,告诉我们的都是有限的存在,都是染污的,都是生死轮[详细]
-
学诚法师:“加持”是由信心与恭敬而来
我们总是觉得祈求不灵验,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急求果报,有求之心太重。当自己被心中的期望填满时,怎么能够看到佛菩萨给予的加持和指示呢?学诚法师:“加持”是由信心与恭敬而来 什么叫做“加持”呢?被加持的不[详细]
-
学诚法师:佛教中怎么才能感应神佛?
一般人学佛学道,最有兴趣的就是感应,因此很多人失去信心。还有的人搞成一脸乌气,说自己看到了什么,耳朵听到了什么,以为这就是感应,都不是的。但这些事有没有灵呢?有时有的。小事非常灵,大事保证不准,因为[详细]
-
学诚法师:学会闭嘴有非凡意义
学诚法师:学会闭嘴有非凡意义。在佛门里,有这样一个现象,对刚出家的弟子来说,师父一般都告诫,出家人头几年都要少说话,内心要寂静。 这实际上是训练止语,所谓止语,就是强行训练自己控制语言的能力,而[详细]
-
学诚法师:为什么说学佛不是休闲
“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远行的人不必害怕路途的遥远,只要坚定方向,走好每一步,自然能到达终点。学佛不是休闲亦如此,它是一个系统、完整、长远的过程,每一个阶段有不同的修行重点[详细]
-
学诚法师:如何提高自身修行
修行就像与烦恼战斗,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修行的“战斗力”,才能战胜敌人。如何提高战斗力呢?唯有靠不断的实践,反复的用功,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对境缘法,历事练心”。就比如军队里的训练,除了基本功的学习之外[详细]
-
学诚法师:如何看透感情本质
感情的事很复杂,如何看透感情本质,也许有些不明所以。所谓“感情”,其实感情的本质就是执著。 众生不觉,执苦为乐,执无常为依靠,让自己陷于妄想的囚笼。 爱什么就被什么锁住,这就是执著。执著就必定[详细]
-
学诚法师:吃素为什么不算杀生?
吃素为什么不算杀生?因为植物没有情识活动,不属于“有情众生”。 植物虽然也是生命,但它没有情爱觉知,没有动作,属于无情众生。譬如植物摘掉果实、截取枝叶后来年还会再生长,动物却不行;植物遇到伤害不会[详细]
-
学诚法师:为什么说心善才能散发善业?
肚子饿了,要吃东西,因为吃东西能够缓解饥饿带来的痛苦;心情不好时,会找人倾诉,因为倾诉能够解除我们内心的痛苦。所以,从身心上,我们都有离苦得乐的本能,所以人们都有远离痛苦,追求快乐的本能。 我们也[详细]
-
学诚法师:皈依后要怎么修行,皈依后如何学佛
学诚法师:皈依后要怎么修行,皈依后如何学佛?2010年5月3日,即“五一楞严法会”的第三天,下午,学诚大和尚为将近三百名信众传授皈依,并在皈依仪式上做了重要开示。 各位在家的善男信女: 今天是“五一[详细]
-
学诚法师:痛苦的根源来自我们自心
我们在世俗社会当中,常常一个观念,以为说,本人的痛苦,它的本源都是在外在的,外在给我们形成的。他不容易很逼真地认识到说,我们一切的痛苦是在我们的内心,不容易认识到这一点。也不容易认识到说,我们一切的[详细]
-
学诚法师:内心烦恼会容易生病吗?
“心清净故,血则清净,血清净故,颜色清净。”意思便是说假设人的心里清净,他的血就清净,那么病也就会比照少。 那么人为啥有这么多的烦恼呢?便是因为我们对事物不能如实地知道。人世都是无常的、不毕竟的,[详细]
-
学诚法师:要去开发内心的阳光
人的终身是有限的,但生命的价值是可以无限的。不要用宝贵的时光去悲伤,要用它去扩宽生命的长度和宽度。为未来种善因,当下就有了更长远的意义;去辅佐更多人,小我就融入了更宽广的大我。 仁慈是我们的心念,[详细]
-
学诚法师:人生何去何从
诸位来到寺庙里,目的是学佛法,修正本人的习气、缺点,依据佛法修行,最后圆满福德聪慧资粮,成就佛果。修行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需求很长很长的时间。要想修行,首先要皈依、要受戒。 为什么皈依、受戒与修[详细]
-
学诚法师:烦恼杀手
现在社会无论是购物、上网、旅游以及生活中的种种便利会给人们带来一些惬意,可是我们会发现短暂的快乐之后,自己的烦躁与焦虑依旧存在,甚至越来越多,郁闷、迷茫和苦闷的心境犹如乌云,会不时笼罩心头。 我[详细]
-
学诚法师:学佛要替他人着想,为什么?
学佛先从做人开始,凡夫最大的毛病在于我执,人我分别,主客观对立,如果代人着想,则执着就会减轻。 学了佛法以后,必须拿来净化自己的内心,否则用法的标准去衡量别人,就会很苦。 学佛若替他人着想,给[详细]
-
学诚法师:佛法告诉我们,要安住当下
我们的内心大多数时间都是不受自己所控制的,都会随着外面境界而转。各种各样的妄想和执著,让我们的内心不能安住当下,不能解脱,不得自由。我们甚至不能安安静静地吃一顿饭,不能平平静静地走一段路! 吃饭的[详细]
-
学诚法师:在家居士学佛的误区,在家学佛注意事项
很多在家居士来寺院作了几天义工以后,内心对佛法的体会比在家时要深很多,不少人问及在家修学不能很快进步的原因在哪里?原因有很多,首先要认识清楚在家修学容易犯的错误,然后纠正他,就可以很快进步。 (一)[详细]
-
学诚法师:炼身与修心一样需要循序渐进
时常看到一些报道,部分商界精英和IT金领在正当人生和事业辉煌的时候不幸猝死,很为他们惋惜。 对此,网上也掀起了关于财富与健康的讨论。其实,伟人早就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国内某著名大学的校训也激[详细]
-
学诚法师:原谅别人,其实是放过自己
原谅这个词的出现率比起多年前似乎并不那么高了。人与人相处需要互相谅解,包容别人的过失,包容别人的缺点,做一个宽厚的人。《管子》:“温良宽厚,则民爱之。” 我们常常会说看不惯某人,主要还是看不惯某人的[详细]
-
学诚法师:快乐的生活哪里来
生活中,每个人都在追求快乐,然而如何才能追求到真正的快乐呢?确实值得深入思考。看看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例子吧。每当我们坐到餐桌前时,我们会想,今天有什么好吃的菜?饭香不香?能不能每样都尝点?还是说,[详细]
-
学诚法师:快乐到底是什么?
我们对快乐了解太少,快乐到底是什么,乐在哪里? 假如一个人没有快乐,我想他很难生存下去,可对不同的人,对快乐有不同的理解和追求,这种快乐的差别,我们有必要进行一些熟悉,知道我们的快乐来自哪里,这样[详细]
-
学诚法师简介
学诚法师,1982于莆田广化寺定海长老座下剃度,并依止圆拙老法师修学。1991年于中国佛学院获硕士学位。2007年获授泰国朱拉隆功佛教大学教育学荣誉博士学位。2010年获孟加拉国阿底峡大师和平金奖。现任全国政协常委[详细]